后疫情下塑料污染治理,企业、学界与公众齐聚论坛探出路

2020/8/27 15:50:05

2020年8月1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创绿家项目支持,摆脱塑缚、无毒先锋、仁渡海洋合力主办,捡拾中国、无境深蓝、成都根与芽和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联合协办的线上论坛“后疫情下塑料污染治理”正式召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

2020年8月1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创绿家项目支持,摆脱塑缚、无毒先锋、仁渡海洋合力主办,捡拾中国、无境深蓝、成都根与芽和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联合协办的线上论坛“后疫情下塑料污染治理”正式召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的塑料产量达到了818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5%。而其每年无法妥当处理的塑料垃圾占到了882万立方米,其中132万立方米的垃圾最终被“扔”进了海洋。

111.jpg

如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季君晖总结:“第一是减量,第二是回收和降解。”

2020年1月,我国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0年3月,海南省公布了《海南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目录将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海南省将成为我国探索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领头羊。

突破疫情新形势下的减塑难题

新冠疫情来袭,全球人类居家隔离,抗击病毒,无法出门让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更为依赖电商和外卖。来自香港环保组织“绿惜地球”的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介绍,由于疫情影响,经济暂缓,旅游停摆,全球的塑料生产总量有所减少;但与此同时,口罩(无纺布)、一次性餐盒餐具、快递包装的使用量相比去年同期有显著增加,给减塑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

如何能够在保证防疫效果的同时,可以尽最大努力过上减塑生活?朱汉强认为,随着人们卫生和消费习惯因疫情而改变,环保倡议工作其实大有可为。

107.png

108.png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所发布的《后疫情时代 美好生活的绿色可能性调查报告》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生物可降解塑料不能“一劳永逸”

什么是生物可降解塑料?季君晖介绍,生物可降解塑料指的是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为环境无污染的小分子的塑料。来自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的调研员贾柊楠提醒,生物可降解塑料也不代表任何环境下都能迅速降解,如果环境不适合,它的降解也会十分缓慢。

在目前,季君晖认为,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是比使用普通塑料制品要环保的。但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有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是要解决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标识问题,这个需要生产者负起责任,以及加强市场监管。另一个问题是,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比塑料制品贵两倍左右,但消费者买到的东西的使用价值和普通塑料相差无几。这将导致‘买单者不消费’的问题。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贾柊楠介绍,生物可降解塑料要彻底发挥效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能够区分,能够收运,能够处理。然而目前我们的可降解塑料标识分类、垃圾分类回收能力以及垃圾处理能力都无法跟上。贾柊楠引述绿色和平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消费者实际上无法辨识什么是可降解塑料制品,更无法辨识某个产品是光降解塑料制品、氧化降解塑料制品,还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而一旦生物可降解塑料无法被很好地区分,其回收和处理便无从谈起。

企业先行 快递行业交出成绩单,饮料企业急需意识提升

从限塑到禁塑,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利益相关方便是企业。企业不仅是生产塑料的源头,也是塑料消耗的大头。针对企业进行减塑倡导,什么样的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的创始人、理事长刘永龙介绍了如何通过监测品牌垃圾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生产的经验。品牌垃圾,即可被识别出品牌信息的垃圾。“总是捡垃圾是捡不完的。要从源头上减少。我们现在捡拾垃圾,有很完善的分类,但面对这些垃圾,我们找不到直接关联的人或者企业。品牌垃圾监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到源头切入口,找到倡导的对象。”

仁渡海洋发布的《2019海岸垃圾品牌监测报告》显示,在所有品牌垃圾中,酒水饮料类的品牌垃圾件数最多,为3966件;而这其中的品牌个数合计543个。排名第一为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怡宝”品牌,件数为473件。其次是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康师傅”品牌,件数为461件。

112.jpg

2019年海滩垃圾品牌监测结果中酒水饮料类排名前十品牌

快递行业的塑料包装绿色化也在近年被反复强调。自2017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频频对快递行业的绿色包装出台标准、指南和要求,2020年更发布了《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

104.png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行动效果如何?来自摆脱塑缚的项目专员杨启平介绍,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总结会议,到2019年年底,我国快递全行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了95%;5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70%;邮政快递在1万个营业网点设置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塑料包装生产大户——饮料企业表现又如何?George Harding-Rolls所在的Change-Markets Foundation调查了中国的四家知名饮料生产商——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和康师傅。他们发现,四家企业均避开了塑料垃圾这一话题,都没有将减塑纳入自己的产品生产体系和企业责任实施计划中。另外,像雀巢、联合利华等跨国企业在国内也未见有相关实质性的行动。

“未来可期”的净塑城市

一个健康的城市,如何设计它的塑料循环体系,如何教育它的市民成为环保的支持者?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海洋保护项目专家杨松颖介绍了他们的“净塑城市”行动案例。“净塑城市”是一个从城市角度解决塑料问题的知识共享平台,各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协作,致力于无塑海洋。

“净塑城市”如何实现?让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海南。2020年3月27日,三亚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签署合作意向书,正式成为中国首个加入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的城市 。三亚市的净塑重点放在了净滩和生态环境保护上,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三亚市将执行城市及试点区域行动计划,目标是在2022年有效减少试点区域30%塑料污染,并总结经验模式,打造最佳实践案例。

113.jpg

 

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限塑的时代。在新冠疫情的突袭下,全面限塑面临的新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应对。而全面限塑,并不意味着可以马上全面替换生物可降解塑料。要充分发挥生物可降解塑料,离不开对前端生产的标识细化、消费中的标识普及、以及消费后的回收与堆肥处理的完善。全面限塑,对政府是势在必行,对企业是巨大挑战,对民间组织则是巨大机遇。如何抓住限塑契机更好地进行减塑倡导,“净塑城市”和“新塑料经济”理念将政府、企业和公众一同纳入,或许能够探索到通向没有塑料污染的未来。

来源:大众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